水污染防治

管理方針

  • 政策 / 策略 / 承諾
    本公司體認水資源之有限,致力於用水回收率(R2)之提升;並持續精進廢水處理效能,以降低環境負荷。

  • 運作流程 / 管理作為
    ◆ 取水:增設水回收措施、執行用水資訊調查。
    ◆ 排水:提升廢水處理效能、處理後水質定期檢討。
    ◆ 定期評估營運據點有否位於水資源壓力地區之風險。

  • 管理指標 (KPI)
    用水回收率( R2) %=總回用水量/(總取水量+總回用水量) x 100%

  • 責任 / 擔當者
    公司環境管理委員會
    廠區環境管理小組及環保專責單位

  • 評估機制
    (1) 環境管理審查(1次/年)。
    (2) ESG委員會(2次/年)。
    (3) 廠處方針計畫檢討。(1次/季)
    (4) 公司內部環境管理系統稽核。(1次/年)
    (5) 外部驗證單位 (DNV.GL)查核環境管理系統稽核。(1次/年)

  • 目標值
    2025年 82%
    2030年 85%

  • 投入資源
    ◆ 建置水回收系統、臭氧觸媒技術、MD技術等。
    ◆ 採用 WRI Aqueduct 的水資源情境模擬工具,並佐以AWARE 方法學,評估水資源衝擊。

管理情形

  • 取水管理

    各廠區用水來源主要分為地下水、自來水和工業水。我們將水視為共享資源,重視各生產據點所在地區的水資源環境,並優先盤點位處水資源緊張區之據點;根據評估水資源緊張區公開可取得且可信任之工具 – 世界資源研究所的水道水風險工具 (Aqueduct Water Risk Atlas);發現本蘇州永光廠區位處水資源緊張區,因此將會加強管理。而在規劃取用水資源時,也會考量政府政策、公司發展、產業變革,也顧及周邊居民水資源的需求,合理有效地管理調度及分配使用水資源,例如:與主管機關合作設置廠區地下水源取水口,供民眾於乾旱時取水用等。

2020年集團
總取水量
較2019年

下降 3%

註:各來源類別的取用水皆屬於總溶解固體(TDS)含量等於或小於1,000 mg/L 的淡水,其單位為百萬公升。

  • 排水管理

    本公司對於最終仍需排放之放流水,皆設有完備的處理規範及作業程序,其經由污染物處理程序及定期檢測放流水水質 (如委託外部機構採水檢測或自行依照標準方法檢測COD、SS、氨氮、硝酸態氮等),以確保排放水質符合主關機關規範,且營運廠址皆依規定取得排放許可,才准予排放至合法之水體。

2020年集團
總排水量
較2019年

下降 7%

註:依據GRI303準則作相關排放水質分類,全通科技排水之總溶解固體 ≤ 1,000 mg/L歸類為淡水,其他廠區排水之總溶解固體 ≧1,000 mg/L則歸類為其他。

廠區放流水處理方式與排放地點
永光一廠 經廠內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後排入老街溪。
永光二廠 經廠內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後,再排至經濟部工業局觀音工業區服務中心污水下水道系統於廢水廠處理,最終排放至富林溪。
永光三廠 經廠內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後,再排至經濟部工業局觀音工業區服務中心污水下水道系統於廢水廠處理,最終排放至大堀溪。
永光四廠 經廠內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後,再排至桃園科技工業園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於廢水廠處理,最終排放至觀音溪。
全通科技 產出污水均經污水下水道收集匯入竹科園區污水處理廠處理後,由專管放流至客雅溪。
蘇州永光 經廠內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後,再排至市政污水管網於園區污水廠處理,最終排排放至吳淞江。

註1:放流水排放對水體及相關棲息地無顯著衝擊。
註2:各生產據點皆依循當地法規與行業特性訂定放流水水質排放標準。

  • 水回收及再利用

    我們推動各項節水策略與措施,從同仁日常生活中的用水到設備用水回收再利用,皆有良好的成效,並訂立用水回收率R2 (不含冷卻水塔循環量) 列為年度管考重點, 藉此掌握用水現況、節水∕ 回用方案施行成效及檢討分析。

2018-2020年用水回收率R2
(不含冷卻水塔量)

皆控制在80%間

以此基準訂立努力目標,
藉此精進用水回收率提升